记者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最新发布会上获悉,该省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全省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常文兴介绍,当前监测网络已全面覆盖大气、水体、土壤、声环境、生态及污染源等多个领域。全省已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9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159个、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站点129个,实现了县级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和适宜区域地表水国控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

在监测能力提升方面,黑龙江省积极引入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车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稳步推进监测站点智能化升级改造。环境监测展了解到,通过专业培训、实战演练和跨区域协作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监测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相关部门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坚决杜绝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对于新出台的《2025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常文兴表示,该方案系统规划了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等11个方面的46项具体监测任务。今年将重点强化污染源监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岸边无人采样站试点单位,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开展高寒流域无人监测技术测试的机构。环境监测展关注到,该中心副主任高锋指出,无人采样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松花江流域全时段智能监测,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黑龙江省已有兴凯湖、黑河、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4个站点成功获批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高锋强调,这些站点与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网络共同构成了全省生态监测体系框架,未来将持续深化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工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黑龙江日报小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