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若羌县与和田地区策勒县通过发展红枣产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记者近日在"环着沙漠看新疆"主题采访中了解到,当地采用智慧种植模式和标准化示范,使红枣产业从传统种植向智能化转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农民增收。
若羌县自2001年起将红枣作为主导产业,通过科技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在万亩红枣示范基地,环境监测展了解到,小气候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构建了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同时,物理防治措施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大幅减少了农药使用,保障了红枣的绿色品质。
据若羌县红枣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艾合太尔·苏来曼介绍,智能化种植带来显著效益。枣园疏密改造后,品质提升明显,亩产成本降低500元以上。环境监测展进一步了解到,机械化设备推广率超过80%,示范基地亩产达600公斤,优质果品比例超过60%。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23.38万亩,其中10万亩获全国绿色食品认证。

和田地区策勒县同样通过发展红枣产业实现沙地治理。策勒县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表示,经过16年努力,公司在3000余亩沙地上建成了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各类经济林木95万余株。公司累计提供就业30万人次,支付劳务费4000余万元,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
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园,策勒县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治理和林果产业发展水平。从最初的防风固沙到如今的产业化发展,新疆沙漠边缘地区的红枣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