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指出,经过20年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构建起涵盖水、大气、固废、土壤、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及减污降碳等全领域的技术装备与服务产业体系,年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作为产业中坚力量,不仅占据从业单位总数的90%以上,更贡献了全行业80%以上的就业岗位、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60%以上的营业收入以及50%以上的税收。
数据显示,我国环保技术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稳居全球首位;截至同年年底,环境技术进步奖累计授奖项目已超200项。环境监测展作为产业技术展示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关键纽带。

"二十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关键支撑。"曲久辉强调。在大气治理领域,脱硫脱硝、VOCs治理、移动源尾气净化等技术大规模应用,推动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显著的国家。水环境治理同样取得历史性突破,膜技术、生态修复等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9%左右,长江、黄河干流分别连续5年和3年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固废处理方面,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60%。
环境监测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丰硕。据曲久辉介绍,我国已实现常规环境监测仪器完全自主可控,质谱仪等高端设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监测设备与遥感、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网络。
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AI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例,该系统集成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器、智能流水线和信息管理平台,可完成水质"9+X"指标检测,并支持多品牌设备接入和检测指标自由组合,已在杭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机构投入应用,实现实验室检测全流程自动化。
环境监测展了解到如今涌现了大批国产化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我国环境监测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曲久辉总结道,过去二十年是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时期。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和服务能力的全面增强,使其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流砥柱,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