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海南等沿海省份相继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推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深海科技作为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关键技术,正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在三亚南山港的测试基地,一款新型水下机器人正在进行性能测试。据测试负责人介绍,该设备在海上风电运维、海底管线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测试重点包括水下机动性能、通讯稳定性及数据传输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
走进生产基地,可以看到多款已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水下智能装备。这些设备在油气勘探、海底测绘、环境监测及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AI技术和传感设备的迭代升级,水下机器人的作业能力正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测试基地所在的南山港是我国首个面向全行业开放的公共科考母港。该港口距千米级深海区仅164公里,科考船仅需半天即可抵达作业海域,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2024年,南山港累计保障科考任务1416航次,今年已完成800余航次,为深海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在海洋监测设备领域,一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研发的企业向记者展示了最新成果。这些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海底地形、洋流动态等多维海洋数据。企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产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据自然资源部最新统计,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其中,海工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稳居全球第一,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