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江西省首颗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一重要突破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湖泊生态监测领域的卫星技术空白。

环境监测展了解到,该卫星由南昌航空大学与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联合研发,是我国首个专门服务于大型湖泊生态监测的遥感卫星。其成功发射不仅彰显了江西省在航天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进展,更为生态保护装上了"太空之眼"。
项目负责人、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涂新满表示:"针对鄱阳湖水域面积季节性波动大、水质监测难度高等特点,我们创新性地整合了多光谱与SAR遥感技术。通过特殊设计的光谱波段和快速响应系统,卫星可精确获取包括叶绿素浓度、悬浮物分布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指标。"
据介绍,"南昌航空一号"在技术上实现了三大突破:首创鄱阳湖流域多光谱-SAR联合反演模型;建立了"天-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开发了省级卫星政务数据平台。这些创新使监测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显著,能同时完成17项核心指标的智能分析。
环境监测展了解到,作为江西省高校主导的首个卫星项目,其数据将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利、农业等八大领域。涂新满透露,卫星数据产品未来将逐步开放共享,为"智慧城市"和"数字江西"建设提供精准的时空信息服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卫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江西省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迈入"天基观测"新时代,将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