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器仪表展关注到,北洛河流域重要的国家基本水文站——渭南市蒲城县的状头水文站,在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正展现出全新的工作面貌。据相关报道显示,类似状头水文站这样的智能化改造案例正在全国水文系统逐步推广。
走进观测室,站长雷东海轻触控制屏,河面上的铅鱼流速仪随即开始工作。“传统测量需要50分钟的工作量,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雷东海介绍道。这种效率提升正是水文监测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国家基本水文站,状头水文站承担着水情监测、生态数据采集等核心任务。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这类基础水文站点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作平凡但责任重大。”雷东海这样形容水文站的日常。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巡检设备、记录数据,在汛期更要24小时值守。老职工党军龙回忆:“过去靠警铃线监测水位,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位从业30余年的“老水文”见证了从人工监测到智能设备的全过程。
新一代水文工作者冯圣杰表示:“前辈们的坚守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这种新老传承正是保障水文监测连续性的关键。
如今,雷达水位计、多普勒流速仪等智能设备已取代部分传统工具。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这些设备不仅提高数据准确性,更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站里仍保留人工校验环节,通过双重确认确保数据可靠。
状头水文站的转型实践为中小型水文站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在科技赋能下,传统水文监测正向着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稳步迈进。
来源:陕西农村报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