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水文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由省水文局专家团队主导的新型智能水文监测系统在潭江流域将军陂关键监测站完成示范性建设,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水文监测网络正式进入"智能感知+云端决策"的新阶段。

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此次部署的第五代智能监测系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
1. 搭载量子传感技术的水位监测模块,测量精度达±0.5mm
2. 集成气象、水质多参数一体化监测功能
3. 配备边缘计算终端,实现数据本地预处理
4. 支持北斗三号+5G双通道数据传输
系统运行数据显示,相比传统监测方式,新系统将数据采集频率从每小时1次提升至每分钟1次,数据延时从15分钟缩短至5秒内,异常水位识别准确率提高至99.2%。特别是在今年4月初的强降雨过程中,系统成功预警了3次水位突变情况,为防汛调度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监测理念的革新。"江门水文分局总工程师介绍,新一代系统实现了三个转变:
1. 从单点监测到流域协同感知;
2. 从数据采集到智能预警;
3. 从人工分析到AI决策。
上海仪器仪表展了解到,广东省水文局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入1.2亿元,在全省重点流域建设50个这样的智能监测站,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水文监测网络。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首批10个站点的选址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广东省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时的预警能力,预计可使洪水预警提前量从目前的3小时延长至6小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水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文章来源:广东省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