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计划”首次工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环境检测展了解到,该计划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牵头,汇聚国内顶尖科研力量,旨在通过大规模实地测试,提升我国生态监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打造生态监测技术验证“天然实验室”
黑河流域横跨多种生态系统,包括冰川、草原、湿地及荒漠等,其复杂的环境条件为监测设备提供了绝佳的测试场景。此次联合测试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25年6月至9月模拟夏季干旱环境,2025年10月至2026年2月模拟冬季高寒环境。测试涉及18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总经费达3.68亿元,涵盖50余家科研机构,重点评估监测技术的精准性、稳定性及适用性。

二、推动国产设备升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永涛强调,此次测试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是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尝试。通过跨机构协作,打破传统项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目标是为全国生态修复监管提供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环境检测展了解到,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所、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国内权威机构,重点聚焦以下方向:
(一)高精度环境监测设备:如无人机载蒸散发观测系统、水循环关键参数监测技术;
(二)物联网与大数据整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三)极端环境适应性测试:验证设备在干旱、高寒等条件下的可靠性。
三、中国环科院深度参与 助力技术落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核心支持单位,将重点开展生态系统水、碳关键参数的监测与示范应用,推动国产监测设备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此外,该院还将协助成果整合与推广,为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联合测试的成果预计将为我国脆弱生态区保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推动生态监测行业向智能化、国产化方向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