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热点 » 数字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环保行业迎来空前机遇

数字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环保行业迎来空前机遇

“数字生态”,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近段时间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频频亮相,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关于数字生态,如果想了解更多,接着往下看。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便正式起步,历经了起步探索阶段、拓展应用阶段、规模建设阶段,通过实施多项重大工程,至2017年基本完成了数字化建设。

 

进入“十三五”时期,《“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

 

尤其是从2018年以来,通过“ 四统一、五集中 ”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路线,提出“三步走”路线,确定了“大环境、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安全”建设任务。

 

至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了“ 一朵云、一张网、一个库、一张图、一扇门 ”,有效解决“散、乱、弱”等突出问题,并初步搭建了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 数字政府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上述便是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也就是数字生态建设的大致脉络。只是,为什么要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从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定调可窥一斑。

 

数字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环保行业迎来空前机遇-

 

强音一: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手段,信息化是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支撑,信息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强音二:强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三个治污”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政策层面大力扶持,地方层面积极探索,使得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度不断提升,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根据规划,进入“十四五”之后,我国将着力完善好生态环境信息化顶层设计,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深化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稳步提升数据管理和数字治理能力,赋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业务深度融合,对于整个环保行业而言,意味着空前的机遇。那些积极拥抱掌握并通过信息技术,如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卫星遥感、5g等助力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智慧化管理的环保企业将率先受益。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665 3755

  • 项目合作

    +86 21 3323 1316

  • 市场合作

    +86 21 3323 1434

  • 参展咨询

    +86 21 3323 1336

主办机构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 中华环保联合会
  • 中节能
  • 上仪协
  • 上海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主办机构
  • infoma
协办机构
  • 协办机构-荷祥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13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