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热点 » 又一海洋卫星升空 全域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再进一步

又一海洋卫星升空 全域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再进一步

2020年9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二颗业务卫星,也是我国首颗运行于倾斜轨道的大型遥感卫星。
 
回顾2018年10月,我国发射海洋二号b星,这是我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一颗业务卫星。
 
“双星”汇聚,组网运行,将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实现6小时内完成全球80%的海面风场监测。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二号c卫星的升空,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观测能力,其遥感数据可应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海洋气候与环境监测、海冰监测等方面研究。
 
2021年,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有望再升空一颗,由此组成完整的全球海洋动力环境观测网。
 
毋庸置疑,这是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络趋于紧密的积极信号。
 
时值“十四五”开篇时期,近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举行的政策研究专题发布会上,国合会“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项目组就在报告中阐述了“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生命基础的重要性。并提出,将海洋生态环境明确纳入“美丽中国”建设框架。
 
“美丽中国”建设当然不能缺了这条“蓝丝带”,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海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力争到2035年,全国1467个大小海湾都能建成“美丽海湾”。
 
“十四五”规划关注的重点是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而湾区海域水质改善情况与生态保护修复情况决定着“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由此,“美丽海湾”建设被提上日程,目前已经有试点城市完成了规划编制,为此后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专家表示,现在迫切地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iom)框架,应对海洋经济的动态发展趋势。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基础上,统筹行动,加快补短板,建立关键生态系统数据和科学认知体系。
 
上述“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项目组的报告评估,我国目前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公众和商界在保护海洋系统方面的共识也正在逐步形成,下一步将继续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
 
来源:环保在线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665 3755

  • 项目合作

    +86 21 3323 1316

  • 市场合作

    +86 21 3323 1434

  • 参展咨询

    +86 21 3323 1336

主办机构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 中华环保联合会
  • 中节能
  • 上仪协
  • 上海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主办机构
  • infoma
协办机构
  • 协办机构-荷祥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13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